南開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系教授、博導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 梁 琪 |
一、引 言自2007年4月新世紀金融破產“鳴槍”引爆次貸危機始,這場肇始于美國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的危機,隨著房市持續向下探底而呈逐步升級和擴散之勢,并在2008年9月急劇惡化,從一場在美國規模有限、僅集中于次貸相關的結構性證券產品危機,演變成為一場波及全球金融市場、自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導致全球資產嚴重縮水,股票市場市值萎縮,貨幣市場和信貸市場流動性短缺,實體經濟賴以發展的融資渠道和資金來源被切斷,世界經濟陷入戰后最為嚴重的衰退之中。為恢復投資者信心、保持金融市場的穩定,美聯儲、歐盟央行、日本央行、中國人民銀行等各國中央銀行聯手向市場注入巨額資金, |
|
各國政府也空前聯合,通過雙邊或G8、G20等多邊峰會積極商討拯救市場以及刺激經濟的計劃。通過實施一系列大規模、強有力的措施,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出現一定的轉機,呈現回暖跡象。但后次貸危機時代的資本市場和世界宏觀經濟形勢具體情況如何,以及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的現狀是什么、經濟發展面臨怎樣的挑戰等宏觀經濟問題,仍需要細致、深入的分析。 隨著金融危機的不斷深化,以投資銀行、保險公司、商業銀行等各類金融機構為代表的資本市場遭受了重創,實體經濟也遭受拖累。美國、歐洲、日本等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均陷入經濟衰退的泥淖之中,發展中國家雖在次貸危機中的直接損失相對較小,然而近年來經濟金融一體化程度的迅猛發展和對發達國家的出口依賴必然使其本國實體經濟的發展遭遇重創和困鏡。金融危機的日益蔓延,催生了全球攜手共渡難關的高漲呼聲。不論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還是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都在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力圖穩定金融市場,刺激經濟增長,防止經濟陷入嚴重衰退。2008年10月3日,美國總統布什簽署了眾議院和參議院通過的總值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助計劃,11月25日,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又宣布撥款8000億美元,投入信貸市場。歐盟成員國出臺了總額超過2萬億美元的救市計劃,日本也出臺了系列救市措施。2008年11月5日,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提出了到2010年年底總規模4萬億人民幣的投資計劃。面對金融危機,各國政府也在逐步加強合作與磋商,共議維持金融穩定、促進經濟增長大計。2008年10月8日,全球央行聯手降息,意在緩解市場流動性的巨大壓力。11月15日,G20金融峰會召開,與會成員決心加強合作、承諾共同行動,應對全球宏觀經濟挑戰。進入2009年,為應對美國經濟的負增長,2月17日,美國新任總統奧巴馬簽署7870億美元經濟刺激計劃,以提振信心、恢復經濟。 目前看來,各國出臺的種種應對措施,對緩解市場流動性壓力、提振消費信心、穩定金融市場、恢復經濟增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這只是在短期發揮了正面效應,長期是否能夠維持這種積極效果,會否產生負面政策效應,危機的陰霾是否尚存,這一系列問題的回答都存在著疑慮和隱憂,世界宏觀經濟依然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為了更穩妥地把脈全球宏觀經濟形勢,放棄充斥網絡和報端的各種難以把握危機實質的“過載信息”,通過查詢一些重要數據和指標,我們便能夠獲得更可靠的宏觀經濟信息。
觀察和分析次貸危機后的宏觀經濟形勢,可以考察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兩類指標。 |